未来5-10年,物流行业的趋势是什么?
数字经济一词在过去几年的**报告中经常出现,作为经济转型的一大内生动力,数字化转型所蕴含的能量,在不**业之间逐渐展现。
作为相对传统的物流行业,随着互联网货运平台的出现,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也逐渐升高。业内公司越来越重视数字化,像传化的数字公路港,G7赋能煤炭物流等。
数字化**会重构物流行业底层的链路,提升行业整体效率,进而创造价值。物流链路的底层重构涉及人、货、车、场、路,每一个环节都**会创造新的价值和潜在的商业机会。
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,提供一些笔者个人对未来趋势的思考。
一、宏观趋势
1. 碳达峰&碳中和
2021年的*,碳达峰、碳中和被**写入**工作报告。
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,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,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
碳中和是指企业、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,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
目前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结构,公路是主体,占比87%;铁路占比较低,0.68%;海运和航空大约都是6%左右。物流行业面对碳排放问题,会有哪些机遇呢?
1)发展铁路运输
2000年中国国家铁路货车的拥有量为43.99万辆,2019年国家铁路货运车辆的拥有量较 2000 年增长 99.4%,达到了87.71万辆。
随着国家铁路改革的逐步推进,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,在碳中和目标下,铁路运输将持续收益,未来国铁的货车拥有量将继续攀升,铁路运输的货运量占比也将持续提升,有望进一步缓解公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量。
铁路运输的成本也明显低于公路运输,铁路运输当前难点在于最后一公里。
2)新能源汽车
2019年我国完成公路货运量343.55亿吨,其中同城货运量预估约20.5亿吨,占比6%。目前区域间产业链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,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同城货运市场规模依旧会持续增长。
新能源汽车将在行业规模持续增加的环境下,有效降低同城货运市场的碳排放量,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。
而**层面,**办公厅在2020年底印发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中提到,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、出租、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%,进一步利好整个新能源物流车行业。
比亚迪与滴滴合作的新能源车在深圳的街头已随处可见。
3)碳交易机制
虽然铁路运输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,但短期内燃油车依旧是公路运输的主力,碳排放量仍然面临较大考验,探索建立物流行业的碳交易机制将有效缓解这一难题。
利用碳交易体制机制,通过购买非耗能行业的碳排放量,进而完成物流行业碳排放量的指标。也许未来的某一天,碳票将像税票一样,变成行业的日常。
2. 双循环经济结构
双循环是**层面对未来经济运行的构想,是指内循环和外循环构成的经济结构。内循环暂无明确额定义,部分*学者认为内循环就是提升国内消费需求,提升自主创新力,以及建立统一市场。
1)提升消费需求
这一点利好物流行业,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.89%,更多消费集中在城市,物流伴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兴起,同城货运市场将持续受益于消费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提升。
2)建立统一市场
统一市场,一定会有企业的兼并重组,意味着原来需要600家电梯公司,未来可能只需要100家,打破地方保护的藩篱,打通全国的大市场。所以未来长途干线、第三方,合同物流等细分物流模块可能会承受压力。
luoyuxang.cn.b2b168.com/m/